自遠古時代燧人氏鑽木取火,火一直是人類的朋友。有了火,人們可以享受熟食的美味;有了火,人類可以熔化寒冬的冰冷;有了火,人間不再黑暗。而在十八世紀福蘭克林發現了電的存在,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與日俱增,尤其在現代,人們用火、用電的頻率與日劇增,燒飯、煮菜和使用電燈、電視、冰箱…等,無一不與火和電有關。然而,在火和電的使用量與日劇增的同時,因使用不當以致不斷發生火災,也帶給人類生命、財產極大的威脅和損失,只要打開電視、翻開報紙,一件又一件的火災事件呈現面前,不禁令人感覺「水火無情」的意義。
不怕一萬,只怕萬一,當發生火災時要如何使用逃生設備,以及火災時要如何應變,是平時就該充實的常識。
消防安全設備種類、用途及功能,可區分為:
警報設備:指報知火災發生之器具或設備。
火警自動警報設備。
手動報警設備。
緊急廣播設備。
瓦斯漏氣火警自動警報設。
滅火器、消防砂。
室內消防栓設備。
室外消防栓設備。
自動灑水設備。
水霧滅火設備。
二氧化碳滅火設備。
泡沫滅火設備。
乾粉滅火設備。
標示設備:出口標示燈、避難方向指示燈、避難指標。
避難器具:指滑台、避難橋、救助袋、緩降機、 避難繩索、滑杆及其他避難器具。
緊急照明設備。
連結送水口。
消防專用水池。
排煙設備(緊急昇降機間、特別安全梯間排煙設備 、室內排煙設備)。
緊急電源插座。
無線電通信輔助設備。
不可搭乘電梯,循著避難方向指標,由安全梯逃生。
以濕毛巾或手帕掩口鼻,可避免濃煙的侵襲並沿牆面逃生。
濃煙中採低姿勢爬行:火場中離地面30公分以下的地方有殘存空氣存,有助爬行的便利及速度。
利用透明塑膠袋逃生:塑膠袋長約100公分,寬約60公分,抖開裝滿空氣將整個頭罩住,往安全方向逃生。
二、在室內待救時:
用避難器具逃生,包括繩索、軟梯、緩降機、救助袋等。
利用膠布或沾溼毛巾、床單、衣服等,塞住門縫,如有中央空調通風口,應一併塞住,防止煙進來。 3.設法告知外面的人,你待救的位置。
如不幸受困在房間內,則應跑至靠陽台或窗戶旁等待救援。
三、無法期待獲救時:
當無法期待獲救時,絕對不要放棄求生的意願,此時當力求鎮靜,利用現場之物品或地形地物,自求多福,設法逃生。
利用房間內之床單或窗簾捲成繩條狀,首尾互相打結銜接成逃生繩。將繩頭綁在房間內之柱子或固定物上,繩尾拋出陽台或窗外,往下攀爬逃生。
利用屋外排水管攀爬往下至安全樓層或地面逃生。
絕不可跳樓,因為跳樓非死即重傷,最好能靜靜待在房間內,設法防止火及煙的侵襲,等待消防人員的救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