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要內容區

彰化管理處

彰化管理處

:::
:::

安全防護案例剖析

近年來,由於生活水準的提高,經濟活動的熱絡;相對地,促成社會型態的快速轉變。不少人的價值觀、道德觀念隨之丕變,導致社會治安問題層出不窮。不容諱言,在愈趨複雜的環境下,各類犯罪案件、意外災害出現的頻率,必隨之提高;此時,端依靠個人高度的警覺與戒慎的行為,尚難以獲致良好的安全防護效果;非得有完備的預防配合措施,始能竟其全功。邇來,社會上頻頻發生各種危害機關安全的案件,如竊盜、搶劫、爆炸、火災...等案,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。

分析各個發生的安全防護案例,發現各案之行為態樣、災害程度雖然有所不同;但經追溯本源的分析、比較下不難發現其防護失敗的主因,係直接或間接肇因於後列缺失。

因防護設備的不足、防護力過於薄弱或保全系統的設計規劃不當,致產生防護漏洞,引發災害:

案例說明:臺北某國營事業料庫發生竊案,據調查:竊賊係以油壓剪剪除圍牆上方鐵刺網後潛入;再藉由冷氣機出風口爬入辦公室內,於行竊財物得逞後逃逸。案發後,局方立即在圍牆上方加裝具偵測功能的刮刀纜;並增設「紅外線警報監視系統」,以強化週邊門禁阻絕設備。至於冷氣機通風口則加裝鐵窗,補強防護效果。

案例說明:臺北某公營機構營業廳,原裝設有下列機械保全防護設施。

營業廳大門口裝設有「磁式開關感知器」,大門若遭開啟,即可觸動警報設備,併將警報傳至保全控管中心。

營業廳內架設有「遠方錄影監控設備」,在掃瞄偵得竊賊入侵同時,即予觸動警報並傳送至保全控管中心。據調查報告;某夜,竊賊於切割並卸下大門玻璃後闖入,因未推啟大門,致未能觸動警報。復因該套錄影監控設備有偵測死角,而無法偵得竊賊行動及觸動警報。案發後,業主隨即協調原設計之保全公司,針對缺失重新檢討規劃。更於玻璃上加裝「振動感知器」;並重新調整,測試監視器角度;更在營業廳內增設熱感應警報設備|體溫感知器壹具,藉以強化防護設備。數月後,果然成功地阻止了另一次竊案的發生。

案例說明:八十三年年底發的「○○銀行○○分行金庫竊案」,據報載:保全系統於案發當時有正常地發出警報,惟因囿限於金庫裝的「密碼定時鎖」,必須在設定的時間輸入密碼,始得以進入金庫內捕捉竊賊;為此,延誤了保全人員處理時效,促使竊賊得逞後逃逸。案發後,該行及財政主管機關人員,隨即開會檢討保全系統設計規劃問題。

案例說明:臺北某國營公司機房,誤將「火災受信總機」設備裝置於無人值守的隔間內。某晚,機房空調室發生電氣火災,雖經由「偵煙式火警感知器」迅速偵得並發出警報,且「火災受信總機」亦明顯地標示火災發生地點;惟因距離值守人員處甚遠,以致延誤救火之時機。

因「安全防護檢查」工作未能有效落實,致引發災害:

案例說明:嘉義某公營機構營業廳,在週邊圍牆上方裝設有「紅外線警報監視系統」阻絕設備。惟該套設備性能不夠穩定,偶爾會發生誤動作;復因圍牆附近樹木枝葉茂盛,偶有發生樹枝葉受風吹拂擺動,致觸及監視器引發警報誤動作之情。某夜,竊賊藉由枝葉茂盛處做掩飾並翻牆進入,雖己觸動警報系統;惟值守人員卻誤以為是樹枝受風吹拂引發之誤動作警報,乃逕將警報關閉,造成竊賊順利取得財物並逃逸。案發後,安檢人員立即召工修剪圍牆週邊樹枝葉,並發包整修該套設備。

案例說明:臺中某公營機構架設有通往管區警局之專線警鈴,但並未定期實施測試。某日,該機構適值發生竊案,警衛人員在按下專線警鈴時,卻發覺未能動作;經改以電話連絡,又發現電話線已遭切斷,而延誤了救援時效。

案例說明:某警局消防大隊隊員,某日受邀做「火災逃生防護演練」,在實施以「逃生緩降機」自高樓逃離火場演練時,卻不幸發生緩降機纜繩斷裂狀況,造成該名消防隊員墮落重傷之意外。試想,負責逃生救援的專業人員、機構,尚有如此疏忽;一般個人、機關當更加重視「安全防護設備檢查」之重要性。

案例說明:臺北某大樓發生火災,值守人員在取用「ABC乾粉滅火器」滅火時,卻發生藥劑凝結成塊無法噴出狀況。後經檢查,該具滅火器外觀及壓力指示表均顯示正常,惟藥劑保存時效卻早己逾期(三年)。

因人謀不臧、人員的疏忽或人員對於安全防護觀念認知不足、警覺性不夠,致引害災害:

 

 

本篇節錄自法務部矯正署

最後更新日期2023/12/29
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