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產詐騙中,討論度最高的就是利用投資名義進行詐騙的手法。2024 年 5 月 10 日,社群平台上一則詐騙案件才公開,當天就有高達 1,425 筆相關討論。一名網友控訴,76 歲的父親因加入 LINE 股票操盤群組,竟被騙走市值約 3,000 萬元的房產,消息曝光後引發高度關注。雖有人質疑為創作文,但也有網友認為,「這案件越滾越大越好,至少引起警政機關的高度重視了」、「房子可能可以拿回來,但是錢…..應該沒辦法了」。
這不是個案,而是假投資真詐騙的縮影。根據內政部警政署「165打詐儀錶板」,光是 2025 年 2 月,假投資真詐騙受理案件就高達 2,258 件,財損金額突破 35 億元,成為最常見的詐騙手法。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表示,詐騙集團常透過 FB、Google、Tiktok 等平台投放假廣告,以「養、套、殺」手法逐步騙取資金;為了加強防堵,政府已要求六大平台設立台灣法律代表、推動廣告實名制,並透過AI技術長期監控,全力加強打詐行動。
本篇節錄自網路溫度計